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中国文明网 | 地方文明网群

  • 网站首页
  • 新闻头条
  • 文明聚焦
  • 图片新闻
  • 文明播报
  • 工作提示
  • 原创评论
  • 讲文明树新风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道德模范
  • 主题活动
  • 乡村文明行动
  • 我们的节日
  • 公益广告视频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 东营文明博客圈 | 新华博客-东营文明风 | 新浪博客-文明东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东营文明网首页 > 文明创建

且来说说东营的“风流韵事”·世界最早开颅术

来源:东营文明网发表时间:2016-09-29责任编辑:李营

  一批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医学家们,日前在此间对一具出自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头骨鉴定中确认,我国5000年前就曾成功地施行过开颅手术。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开颅手术实例。

  关于开颅手术的例证在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早有发现。近年来,我国在青海省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开颅手术例证。但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是第一次发现,而且这一发现将我国以前发现的开颅手术实例提前了1000年。这一实例不仅在我国,在东亚地区也是最早的。而目前世界最早的开颅手术例证在欧洲发现,距今7000年左右。

  这具头骨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的,为成年男性头骨。今年3月,考古人员在整理人骨标本时,发现该头骨右侧顶骨的的靠后部有一直径为3.1X2.5厘米的圆形穿孔。此孔的整个边缘呈现非常光滑、均匀的圆弧形。

  医学专家对该头骨进行了人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螺旋CT扫描及三维图像重建,发现头骨上的圆孔上有人工用锐利工具刮削的痕迹。神经外科专家称,这明显是做过手术的痕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说:“这种开口边缘的圆弧状属自然修复,只有在十分精细的修饰和骨组织修复后才能形成,表明该墓主在手术后依然存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因而,这一史前外科手术是成功的。”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严文明说:“出土这一头骨的墓葬内有棺和随葬品,属正常埋藏。表明墓主是生了病后做开颅手术,又活了很长时间的人。”

  出土该头骨的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5万平方米。该头骨在一长方形竖穴坑墓中发现,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在头部左侧还随葬陶鼎一件。根据山东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和碳十四年代数据分析,该墓年代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期,距今约在5000至5200年之间。

  至于当时做开颅手术的确切起因,专家们尚无法提供准确的答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康信说:“那时,对头骨实施开颅手术的动机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为头骨受创尤其是头骨骨折时的一种外科治疗,二是为治疗头痛、白痴、颠狂及其他亢疾而施行药物治疗的外科手术。也有可能是为获得头骨上的圆盘状物作为驱邪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教授说:“在如此久远的时期施行如此精湛的外科手术并取得成功,展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为中华医学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